跳到主要內容區
:::

學生評價

對我來說大學生活最大的收獲就是讓我學會如何管理時間,學習方面,宜蘭大學提供紮實的基礎課程,讓我在不同專業中摸索未來方向,並在大三開始透過專題深化自己有興趣的專業知識,讓我能提早思考未來繼續升學或是就業的方向;社團活動與工讀經驗則能讓我學習團隊合作並累積社會經驗。好好運用時間依自己的步調完成一項項挑戰,就算失敗對於現在的我來說也是一次次寶貴的經驗。在宜蘭大學的日子,不論是大家一起在圖書室讀靜力學或是每次系際盃大聲加油的場景都是我最美好的回憶,祝大家也能在宜大留下充實且美好的回憶。

充實寶貴的四年時光,好好了解自己,找到未來方向

親愛的學弟妹及即將步入大學的學子:

學習是一條永無止盡的道路,千萬別被約束在專業上,人之所以要活著所以不斷地克服環境打破常規,學只是為了瞭解活在當下的真諦,要嘗試著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這樣不會迷惘不會徬徨,專業只是讓你可以活得更有保障,讓你在有興趣的事物更加享受,若你的生活被專業束縛,你的三觀容易被打破,所以現在的你除了學習書本的知識外,更要學習著如何生活,培養對這個社會的認同感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包容、友善,大學四年其實很短,讓你毫無保留的在外生活,就像對於一個即將出社會的行前體驗營,讓自己豪不後悔的活出自己,也尊重自己做的每一個決定。

別畏懼考試、報告以及面對人生,因為你一定會遇到你從來想過的事情,個人的一點點體悟,僅供參考。

親愛的學弟妹:

我是差點被退學的學長、邊緣宅,我每學期都有重修,每年暑假都要暑修,現在回顧求學時期慘況實在不堪入目,體會過大學後,了解大學是一個凡事要對自己負責的階段,是比誰更願意主動學習的階段,是一個大家都不會罵你說你哪裡錯的階段,因此這個階段會自我反省的人顯得珍貴。總之我很後悔當初沒好好對自己負責,沒有好好規劃大學生活浪費生命,畢竟沒人會雞婆告訴你路要怎麼走才輕鬆,不過現在的我有了些轉變,雞婆的給三點建議:

建議1:爬文找資源:像是PTT civil版或土木人,可以看到前輩們分享就職心得,土木的薪資結構,甚至路線的規劃,像是要準備國考VS直接到業界,甚至看完了不想走土木的也要提早偵錯轉行。

建議2:去報名補習班並規劃準備相關考試,因為這實際影響未來出路及薪資天花板比如土木技師,而且越早準備優勢越大,有很多人出社會才了解重要性,變成在職準備非常幸苦。

建議3:整個大學四個年頭,安排上面兩件事其實也不會花多少時間,提早規劃就能感受時間複利的威力(也請提早理財規劃),最後剩下的大學時間安排,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跟追喜歡的人了。

首先感謝各位學弟妹願意來了解我的心得分享,難得上天給了機會讓你可以選擇到宜蘭大學土木工程系就讀,讀大學除了累積書本知識外,更要練習運用團隊資源以及享受團隊資源。

系所成立至今也逐漸在土木業界以及公職界累績一定校友,不敢說做事情無往不利,但是至少有問題可以有個照應,就如同當初升大三暑假有機會實習參加農田水利會溝渠清查,以及升大四時暑假由畢業學長引薦進入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負責的機場捷運工程測量部門實習,都是藉由校友引薦才有機會進入,說這些不是要各位靠關係,而是認識的人越多就是對自己的未來幫助越多。

希望各位可以給自己一個機會來宜蘭就讀,未來成為回饋團隊的成員之一,加油!

當初之所以選擇就讀土木工程學系,是因為家裡是土木背景的緣故,但是隨著每學期系上安排的課程、接觸校外實習及協助教授及學長們執行計畫業務後,我發現其實「土木」是一個相當多元的行業且有很大的包容性,更是關乎於國家發展好壞的民生工業,這也讓我更加確定未來要自己將要走的路。如果未來學弟妹進入到「宜蘭土木」這個大家庭,我的建議是先不要急著去想未來將要些什麼,應該好好的重心放在如何藉由各門基礎及專業課程中認識土木,充分利用系上提供的學習資源,為自己的專業及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而到了高年級對於「土木」這個領域會更有概念,也能有更多時間跟精力去思考畢業後是要繼續升學、報考公職或是進入業界就職(營造廠、顧問公司、建設公司等)。當然最重要的是,別忘了珍惜身邊的同學及教授們,在未來不論是遇到什麼困難,他們永遠都是你重要的貴人!

 

在碩班求學過程中,比大學部辛苦是正常的,但能學習到的東西也是大學部無法比擬的,課程內容雖都是理論,但教授們都以自身實務經驗為例,結合理論及實務,即使現在投入相關領域的職場亦能受用良多,不怕踏入職場從頭開始的困境。

在這裡,有新穎舒適的研究空間、有堅強齊全的師資陣容、有國際遠觀的系所理念、有人情溫暖的先進同儕、有好山好水的地理環境,我就讀國立宜蘭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所),推薦給你。

在宜蘭大學土木系的求學過程,是在我求學生涯當中最艱辛卻也收穫最多的時期。除了課程內容的安排上頗具專業性及實務性之外,學術上與指導教授之間的切磋、琢磨更是讓我受益良多。

土木系是溫馨的大家庭,不僅課外活動豐富,也是學術殿堂讓我在土木專業學習更進一步,並獲取出國發表國際英文期刊及參加國際學生學術研討會等國際會議,讓我現在面對我的工作學習新事物時,都能得心應手不畏懼。